代理模式

模式名称: 代理模式-Proxy
类型: 结构型
问题-使用场景: 在执行类和用户间再增加一个中间人,执行类的交互对于用户来说过于复杂,执行类的接口对参数检查较严格等
解决方案: 可以封装一个类,为用户提供更简洁的接口,而与执行类的交互在其内部实现;或者封装一个头文件,在里面封装全局函数和宏函数等
效果: 增加代码复杂性,封装层数更高,更加抽象。具体实现方式十分多样,增加了代码编写者的工作,但减少了用户的使用难度,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性

代理模式指代理控制对其他对象的访问, 也就是代理对象控制对原对象的引⽤。在某些情况下,⼀个对象不适合或者不能直接被引⽤访问,⽽代理对象可以在客⼾端和⽬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⽤。代理模式的结构包括⼀个是真正的你要访问的对象(⽬标类)、⼀个是代理对象。⽬标对象与代理对象实现同⼀个接⼝,先访问代理类再通过代理类访问⽬标对象

按照编译时和运行时的行为,代理模式分为静态代理动态代理

  • 静态代理指的是,在编译时就已经确定好了代理类和被代理类的关系。也就是说,在编译时就已经确定了代理类要代理的是哪个被代理类。
  • 动态代理指的是,在运⾏时才动态⽣成代理类,并将其与被代理类绑定。这意味着,在运⾏时才能确定代理类要代理的是哪个被代理类。

以租房为例,房东将房⼦租出去,但是要租房⼦出去,需要发布招租启⽰, 带⼈看房,负责维修,这些⼯作中有些操作并⾮房东能完成,因此房东为了图省事,将房⼦委托给中介进⾏租赁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/*房东要把⼀个房⼦通过中介租出去理解代理模式*/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string>
class RentHouse {
public:
virtual void rentHouse() = 0;
};
/*房东类:将房⼦租出去*/
class Landlord : public RentHouse {
public:
void rentHouse() {
std::cout << "将房⼦租出去\n";
}
};
/*中介代理类:对租房⼦进⾏功能加强,实现租房以外的其他功能*/
class Intermediary : public RentHouse {
public:
void rentHouse() {
std::cout << "发布招租启⽰\n";
std::cout << "带⼈看房\n";
_landlord.rentHouse();
std::cout << "负责租后维修\n";
}
private:
Landlord _landlord;
};
int main()
{
Intermediary intermediary;
intermediary.rentHouse();
return 0;
}

具体应用